无障碍浏览模式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专区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我州承接产业转移应注重和防范的几个效应

  • 2019年08月16日 17时38分
  • 来源:团结报
 肖 李

新常态下,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我州如何积极发挥区位优势,立足创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个人认为应注重和防范以下几个效应。

一、承接产业转移应注重“示范效应”,防范“通道效应”

去年,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21个部委印发《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示范区方案》),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批,标志着占湖南面积57.2%的湘西湘南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我州在把握好这一历史性、战略性机遇时,要规避防范资本由东部向中西部“跨梯度”转移的“通道效应”,注重发挥创建示范区的“示范效应”,全面落实加快推进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政策,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综合实力、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各级各部门要把握当前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特点、新趋势,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政策,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方式,加快开放湘西建设,在扩大开放中科学发展,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承接产业转移应注重“聚集效应”,防范“虹吸效应”

结合当前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要求、新任务,围绕要素优势,搭建特色承接平台,规避防范交通便捷缩短时空距离易引发的“虹吸效应”,开展错位竞争;用好我州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通过有效的产业承接形成“聚集效应”。一是提升园区平台,打造产业聚集的战略载体。以省级及以上园区为重点,加强园区建设,合理布局园区功能,完善园区综合服务能力。重点推进标准厂房和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造园区“135”工程升级版,增强园区产业集聚功能,推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探索突破行政区域范围,有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积极推动湘西经开区、泸溪经开区等园区打捆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科学谋划全州园区共建规划,努力将园区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围绕特色优势,明确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坚持“差异化、关联化、特色化”原则,在符合园区产业规划和规划环评的前提下,结合县域实际,明晰园区承接产业重点和方向。探索依托矿产、农业等资源优势,开展资源利用型产业转移承接,招引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矿产精深加工、医药食品等产业转移我州,提高产品的加工链和附加值;依托在人力、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开展成本降低型产业转移承接,招引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我州;依托扶持西部发展的政策优势,开展市场拓展型产业转移承接,招引拟上市企业总部、电子信息、家电等行业转移我州;依托生态、旅游等优势资源,开展聚集型产业转移承接,招引健康养老、文旅创意等产业转移我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尽快推进做大做强。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整合资源要素加速产业聚集发展。加强重大招商项目的谋划和编制,注重“靶向”招商,提高招商“中标”率。以“搭建链条、培育集群、促进集聚”为目标,积极承接发达地区链式、集群式产业转移,完善产业配套。集中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实施“委托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方式,每年引进一批产业项目,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三、承接产业转移应注重“绿色发展效应”,防范“生态环境逆效应”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我州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规避防范“生态环境逆效应”,立足比较优势,坚持“绿色”承接,注重“绿色发展效应”。一是坚持产业转移聚焦“绿色”承接的价值引领。要按照《示范区方案》要求,高位谋划产业布局,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本着环境风险可控、污染较小的原则, 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严把环保关口,严格准入门槛,注重承接产业绿色发展,切实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绿色转型发展,扩大有效投资。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倒逼转型发展,探索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机制。一方面依托国家、省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扶持,以及济南市和省内各市对口扶持我州的机遇,深度挖掘包装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争取纳入国、省盘子和相关市的支持范围,促进我州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着力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围绕产业布局,着力引进孵化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广聚创新资源,引领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扩大农林水利、服务业等领域投资规模,让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坚持重点扶优育强,筛选一批潜力大、势头好的骨干企业,在资金、土地、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培育成产业龙头,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园区。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依托良好的山地资源、优质的农副产品和文化旅游资源,加速引进培育新产业,带动全州稳定脱贫、长富久富。

四、承接产业转移应注重“洼地效应”,防范“高地效应”

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应依托我州的比较优势,规避防范难以吸引外部要素资源,且内部资源易外流的“高地效应”,注重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的“洼地效应”,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一是提升效能,优化政策执行,营造“制度洼地”。承接产业转移要更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各种禁锢和障碍,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持续促进园区转型升级、大幅缩短项目落地周期、有效提升服务效率、方便畅通投资渠道、增加创新创业企业落户比例、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在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针对性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打造企业运营的成本“洼地”;制定政策配套实施细则或落实工作方案,简化申报手续,开展上门服务,形成政策执行上的“洼地”。二是优化环境,重视人才效应,营造“创业洼地”。注重通过“引资”联动“引智”,大力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开发重点工程,培养和引进一批专门优秀人才、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建立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提高人才整体素质。同时,要研究设立专门的服务中心,积极为入园区企业和干事创业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三是转变职能,规范审批事项,营造 “服务洼地”。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和水平;创优服务环境,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全面提高审批效能。加大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出台更具操作性的配套政策措施并限时执行,创造政策更优、效率更优、环境更优的“服务洼地”。

  • 作者:
  • 相关附件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