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模式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专区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推进我州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 2019年09月06日 15时15分
  • 来源:团结报
杨兴林 王焕明

去年以来,我州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面做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工作,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变中求稳、稳中向好、好中趋优的发展态势,在稳定增长、创造税收、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参与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2018年我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18年,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13.42亿元,比2017年增长5.9%,占全州经济总量的68.3%。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53.88亿元,比2017年增长24.4%,占全州税收比重的54.0%。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2018年,全州非公有制经济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4亿元,比2017年增长2.6%,占第一产业经济总量的18.0%;非公有制经济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第二产业经济总量的82.0%;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5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占第三产业经济总量的73.0%。

市场主体充满活力。2018年底,全州共有市场主体116566户,其中私营企业17341户、个体工商户89329户。2018年新增市场主体5538户,新增注册资本2675175.04万元。新增“四上企业”121家,增长55%,其中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限上商贸企业27家、房地产企业31家、建筑业企业12家。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实际完成投资额比2017年增长42.6%。2018年末全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63.8亿元,比年初增加9.9亿元,增长0.9%。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31.8亿元,比年初增加99.8亿元,增长15.8%。全州共有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科技孵化器及众创空间4个。全年实施科学研究项目86个,财政用于科技经费支出总额1.7亿元,比上年增长37.6%。签订技术合同4291.7万元,增长27.2%。实施专利申请1088件,其中发明专利226件。授权专利529件,其中发明专利125件。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93亿元,增长20%,新引进美欣达、上海复星、武汉欧亚达、恒大、碧桂园等6家“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1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转型升级持续加力。着力推进创新驱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7个百分点,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9.5%。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污染企业,拆除整顿花垣“小散乱污”浮选企业163家,矿业占工业经济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生态文化旅游业持续“井喷”发展,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4%、25%,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80%以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创新型产业增长18.4%。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5.5%。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转型压力持续加大。总体来看,我州创新驱动能力不强,新产业规模偏小,三产融合程度不深,实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应对环境约束增大和市场需求倒逼,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融资方式亟须创新。在防范风险的大背景下,PPP项目大幅缩减,金融信贷趋于紧张,企业融资难,需要我们以更新的理念加强项目策划,拓宽渠道、创新方式破解融资难问题,确保既守住底线又保障发展需求。

营商成本高影响企业发展。企业用地、用电、用能、用工等生产要素成本偏高,如用电成本与周边省市相比还是比较高,在预收电费方式上较为机械。物流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如我州地理位置和交通现状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和产品运输时间较长;又如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有技术、有资质、有能力、有意愿,但因上级明确规定不得对外开展收费检测,导致企业需到长沙、怀化等地中介机构检测,多次多项检测后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增加。

发展环境还需优化。少数部门及工作人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工作职责不落实、推诿扯皮、服务态度较差,办事程序多、审批时间长以及工作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监督等方面问题,政府职能转变还需加快,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多样的公共服务还不够,“放管服”改革还需加大力度。

三、推进我州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承接产业转移,壮大实体经济。一要建好承接平台。认真落实《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州委州政府《关于推进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全力推进“1112”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创新创业“135”工程升级版。优化提升“产业四区”发展布局和功能分区,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对接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规划。二要发展优势产业。以推进全域旅游为抓手,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业“四个提升”;实施工业提质增效“151”计划,大力发展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矿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三要加强招商引资。聚焦东部沿海地区的重点行业和前沿领域,发挥异地湘西商会、海外联谊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大力引进一批“500强企业”和成长型、科技型企业,吸引一批返乡创业人士,建强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要在保持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前提下,多与企业家交朋友,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项目建设。一要把握政策导向。加强与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规划对接,吃透上级投资、财政、金融政策,把好的思路、规划和政策转化为好的项目,增强创新创业、科技支撑、人才振兴等工作弱项。加大向省委、省政府衔接汇报力度,争取出台有利于湘西州发展的差异化优惠政策,促推民族贫困地区实现后发赶超。二要突出投资重点。坚持把项目投资重心落到产业四区、四宜城镇、三个重点经济区建设上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抓好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三要加大推进力度。注重向市场要资金、要活力,规范有效运用PPP模式,加强政银企合作,积极引纳社会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抓好项目策划和前期工作,优化审批服务,用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招投标行为,落实优惠政策,强化资金、土地、电力等保障,严厉打击强揽工程、强买强卖、非法阻工等行为。

(三)降低要素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一要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入推进“百名行长联千企”“两进两促”活动,主动为企业“雪中送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及产品,通过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支小再贷款、“票据池质押”贷款、“税融贷”“茶叶贷”“油茶贷”等举措,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认真落实《湘西州企业转贷应急资金管理办法》、“无还本续贷”等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要着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红利。要强化措施,做到精准组织到位、精准识别到位、精准服务到位、精准管理到位、精准督查到位,全面落实国家、省减税降费政策,深入开展各类涉企涉税费清理整治,建立和发布收费清单,上级明令取消的项目一律取消,确保应享尽享、应退尽退。三要着力破解用地、用电等要素成本偏高问题。认真落实《湘西自治州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实施办法(试行)》,对重点民营产业项目用地给予优先保障支持,降低用地成本。切实落实好电价下降10%目标,进一步放开电力建设市场,降低电力接入成本,扩大直购电主体范围,逐步实现一般工商业与大工业用电同价。通过财政补助方式开展校企合作,支持企业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企业“稳岗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降低用工成本。加快推进天然气配气价格核定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天然气用户改“转供”为“直供”。

(四)着力创新开放,激发发展活力。一要解放思想。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充分借鉴吸纳外地在用活政策、项目融资、人才引进、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经验作法。二要创新方法。注重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招商项目入园带动工业转型升级,对接大通道、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城镇扩容提质,注重运用市场办法破解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难题。三要深化改革。狠抓州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跟踪落实,着力优化政务、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和法治环境,推动形成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受益的体制机制新优势。强化诚信建设和法治思维,为企业稳预期、降成本。落实领导干部“三联制度”,用心用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

  • 作者:
  • 相关附件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