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来源:理论视野 发布时间:2024-10-14 字体大小:


【提   要】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进行深入阐述,提出意识形态工作定位论、形势论、任务论、主体论及立场论,强调制度守正、理论开新、舆论强基、网络固本、育新培元,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正本清源、革故鼎新和凝心聚力,既有系统完备的理论形态,也有不断创新的实践样态,是推动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习近平  意识形态  认识  方法  实践


习近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聚焦新时代意识工作,系统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提出五个重要论断,强调五个关键环节,取得三个层面实践成果,达到了认识新高度,实现了方法新突破,成就了实践新境界。既具直面历史的反思性,也具立足当下的建构性,更具面向未来的超越性。




一、对意识形态建设规律把握达到认识的新高度

习近平从意识形态工作定位、形势、任务、立场及主体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主旨鲜明、系统完备、意蕴深邃的意识形态工作“五论”,重点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 定位论:“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习近平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  这一论断有两层深刻意涵:一是旗帜鲜明指出“极端重要”性,它在习近平论诸多重要工作时具有唯一性,也彰显主体强烈的重视程度。二是联系经济建设的地位来阐述,隐性强调意识形态的基本职责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仍然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三个“事关”集中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全党理想信念淡薄,党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2] 从内部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需要意识形态的有力保障。习近平用“六个如何”概括了我们党面临的特殊难题,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指明了努力方向。“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3] 我们要解决好六个大党独有难题,就必须加强党的思想理论与意识形态建设。从外部看,美西方愈演愈烈的遏制、打压及渗透需要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各种敌对势力以意识形态领域作为一个突破口,极力宣扬所谓“普世价值”,“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4]。从历史看,颠覆性失败和挫折往往来自意识形态防线的失守。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讲到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惨痛教训,并指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理想信念荡然无存。

第二,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5]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国家的稳定性与政权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识形态“社会水泥”作用的发挥。因为,思想领域的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就难以守住。习近平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视为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环节,指出:“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6] 一旦意识形态出现重大问题,经济建设成果必然难以得到维护与巩固。国家的稳定、政权的安全建立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均衡发展、齐头并进之上,“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7]

第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处理的好坏是直接关系这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核心变量之一,我国历史上的元朝与苏联解体便是明证。对此,习近平有着清醒的认识,多次强调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并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 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活动,滋养着民族生命力、激发着民族创造力、熔铸着民族凝聚力,文化认同决定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强度决定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度。

2. 形势论:“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尖锐”

科学研判形势,准确制定策略,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9] 新时代党中央对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已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一是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有效扭转了党的领导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度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二是进一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切实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落实到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方面面。三是社会舆论氛围总体积极向上。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卓有成效、依法治国不断推进,主流媒体的引导力也不断增强,社会舆论总体呈现出积极、清朗的态势,社会心态主流健康、向上向好。

尖锐复杂的斗争仍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特征。一是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并存,多种社会思潮交锋激烈。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克难期,社会矛盾交织,涌现出多种社会思潮,市场经济逐利的内在属性不可避免地衍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二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突出,各种新型风险不断涌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消解主流媒体权威、市场的逐利性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广泛凝聚共识,加强网络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三是我国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提升,但西强我弱的局势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10],国际话语权构建仍然任务艰巨。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

3. 任务论:“两个巩固”统领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习近平将意识形态工作在任务层面上划分为“根本任务”和“使命任务”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的任务共同构成新时代新征程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体系。

一方面是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根本任务的提出,最早见于习近平“8⋅19”讲话。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践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加以强调。另一方面是使命任务。习近平提出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1]。“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聚民心”就是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凝聚人心;“育新人”就是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兴文化”就是要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展形象”就是要真实、全面、立体地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中国形象。

4. 主体论:“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保证。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需发挥好各责任主体的职能,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宣传思想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及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一是要坚持各级党委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实质就是坚持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领导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委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12]。各级党委领导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领导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只有各级党委牢牢履行好职责,才能做到有效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要做到宣传思想部门守土有责。宣传思想部门作为意识形态斗争中的主力军,要发现宣传领域相关单位在当今市场化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对社会中流行的错误思潮要及时发现并予以批驳,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三是要全面加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5. 立场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一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党性就是最大的德”[13]。习近平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党性。”[14] 必须始终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各种意识形态阵地都必须姓党;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二是要注重人民性。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原则,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普及都必然依托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推进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坚持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三是要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确保工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有效避免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要重视党的领导,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又要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积极开展各种有益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以此来保障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对意识形态工作环节掌控实现方法的新突破

习近平在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全局的基础上,锚定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强调制度守正、理论开新、舆论强基、网络固本、育新培元,侧重回答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 守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意识形态之“正”特指方向、道路、性质、立场正确,守正即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牢牢掌握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习近平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15],将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处于的战略地位实事求是地凸显出来,正逢其时。坚持好这一根本制度,一是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凝心聚魂。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情感认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二是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追责机制,守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田”。针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风险挑战,要进一步推动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制度、评价体系。要进一步提高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学术观点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有效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三是旗帜鲜明同各类错误思潮作斗争,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暗流涌动,干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待错误思潮,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本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抗各类错误思潮,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2. 开新:重视理论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开新”体现了对创新和变革的积极追求,以及对新事物的开放和接纳态度。习近平曾警示:“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16] 面对紧迫的形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势在必行。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理论武装是理论掌握群众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深化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才能让真理坚定群众信仰。二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先要坚持好“两个结合”,其次要运用好“六个坚持”。三是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是照抄照搬,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构建起来的。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重点要聚焦于“自主”,要用中国的方法、中国的道理来指导中国的实践。四是解决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风问题。学风问题严重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因此,推动形成良好的学风,不仅要将软约束与硬措施结合起来,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还需严谨治学,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把做人、做事与做学问统一起来,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3. 强基:打好舆论引导“主动仗”,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新闻舆论具有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功能,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性任务。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需从四个方面着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需要坚守的观念。面对当前西方媒体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宣扬错误观念,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用好马克思主义“望远镜”与“显微镜”,用镜头和话筒记录客观真相,用手中的笔击退错误思潮侵袭。二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当前,全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无处不在,导致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挑战。有效应对挑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提升主流媒体“四力”,让积极的、正向的思想舆论不断扩大,形成主流舆论新格局。三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遵循的基本方针。做好正面宣传,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内容,不断壮大主流声音。要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和水平,用彻底的学理分析来回应人、用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人、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人。只有主旋律越高昂,意识形态阵地才能越发牢固。

4. 固本: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建设风清气正网络空间

“固本”意为“巩固根本”。网络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和最前沿,能否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一是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依法规范网络行为。网络生态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法治化建设是必由之路。以法律为准绳,精准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各种信息内容和网络行为的界限,维护网络安全,二是积极推动互联网核心技术突破,筑牢网络安全屏障。网络技术是网络生态和网络文明的技术保障,赋能其发展进步。但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蕴含着不确定性,可能将网络安全置于风险和挑战之中。面对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要“清楚哪些是可以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的”[17]。还要加快“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18],弥合因“信息茧房”“信息孤岛”对网络生态造成的不良影响。三是加快健全综合治理体系,维护良好网络生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一项综合性任务,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重点在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压实互联网平台的主体责任。平台自身要加强自律,同时还应实现多主体参与治理,并形成综合治网格局。也只有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才能更好维护网络生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

5. 培元:指明“四个服务”发展方向,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培元意即培育事物发展所需的后备力量与核心因素。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高校学生是教育引导的重点人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等重大任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是旗帜鲜明提出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发展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9] 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各级党委全面统筹、协调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健全督促问责机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与督导体系,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三是将“四个坚持不懈”统一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应用“四个坚持不懈”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20] 以此来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取得引领意识形态领域成就实践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在正本清源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改变。实践中的伟大成就展示了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真理力量,是其深邃思想的实践成果样态。

1. 正本清源:掌握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从根本上解决了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亲自部署了一系列重要会议。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21];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22];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媒必须姓党;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系统回答了“培养什么人”[23] 的问题;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24];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前夕强调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25]。这一系列关于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坚决果断消除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中长期存在而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全面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实践中形成了全党重视、全面融入、全面检视的良好局面,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全局,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各级巡视巡察工作,随之意识形态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

2. 革故鼎新:构建了全方位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

将柔性的意识形态要求转化为刚性制度约束,是提升意识形态治理效能,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新时代确立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创造性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了相应的部署安排;另一方面,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制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以党内法规形式明确各级党委(党组)的责任;制定《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发挥“四梁八柱”的作用,为意识形态工作搭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工作体系,推动了意识形态工作走上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3. 凝心聚力: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两个巩固”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构筑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首先,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习近平强调要“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26]。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全面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机关、社区、农村、企业、学校以及网络领域的传播,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并落地生根。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领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予以突出强调,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理论整体,遵循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再次,错误思潮得到有力批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在伴随着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得以巩固的。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强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要求全党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27]。同时,深入揭示错误思潮的本质和危害,有力批判了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宪政民主”思潮、“普世价值”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内的错误思潮,澄清了模糊认识,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本文为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人才工程、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互联网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挑战与应对研究》(项目编号:21A0379)的阶段成果


注释

[1][8][12][15][21][23]《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47页;第285页;第151页;第35页;第151页;第28页。

[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页。

[3]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页。

[4][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7页;第21页。

[6][11][13][17][18][22][27]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3页;第339页;第157页;第200页;第355页;第116页;第340页。

[7]《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99页。

[9]《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31页。

[10][14][1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97页;第24页;第76页。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76页。

[20]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24] 习近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8页。

[25] 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人民日报》2023年10月9日。

[26] 习近平:《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人民日报》2023年7月2日。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