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工信局:产业链专班多举措服企 推动“营商”变“赢商”

湘西州工信局:产业链专班多举措服企 推动“营商”变“赢商”

来源:湖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05 字体大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梁林峰 龙银慧

今年以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县两级绿色矿业及新材料产业链专班,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大局”的理念,紧紧围绕花垣的矿业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和历史遗留问题,主动问需于企,精准发力。结合“三送三解三优”助企纾困行动,积极开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全身心投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1至11月该县锰、锌链上企业产值达22亿元,营收入达20亿。

建立健全专班协调行动

鉴于花垣县内铅锌、锰矿山开展矿业综合整治,州、县助企纾困专班先后赴松桃县、锰联盟驻长沙办事处等地,就东矿公司原材料供给多次奔赴松桃县原材料供给商,及时满足企业原材料供应。在用能保障上助企纾困,专班多次就太丰公司历史欠付电费和滞纳金等问题,以及东矿公司电价过高和历史欠付电费等问题与乌江电力、新华电力、县供电公司等进行协商,妥善解决太丰、东矿两家企业的历史欠付电费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开展正常生产。

引导企业开展提质增效

一方面,加快补齐县域锰、锌原材料供给链,降低企业原料成本。加快大脑坡、福阳相关证照办理及隐患整改,目前大脑坡铅锌矿山安全设施设计方案已上报应急管理部待评审,浮选厂用地已纳入《2023年县级土地成片开发方案》并报至省政府于11月10日获批复。福阳公司双发、钰沣锰矿采矿权延续登记11月底前可完成。督促加快安全隐患整改,帮助锰矿山尽快实现复产。另一方面,延伸锰、锌下游链,实施吾道、华垣、红狮等锰、锌尾渣综合利用项目,在防范环境风险的同时,减轻企业治理成本,目前吾道公司年处理30万吨锰渣增量综合利用项目已进场,预计2024年4月可实现投产。华垣公司年处理240万吨铅锌尾渣生产线、国内首条移动泡沫保温制砖生产线建成投产。

创新做优国企帮扶模式

为打通供应链,由十八洞高新投公司与青岛创智融信集团合作,成立供应链公司,通过供应链平台采购锰矿原矿,委托东矿公司加工电解锰,成品由供应链公司销售,积极帮助东矿公司纾困。由十八洞集团积极与志弘矿业开展协商,采取股权投资合作模式,拟定由十八洞高新投公司为主体,与志弘矿业开展股权投资合作,志弘矿业公司同意十八洞高新投公司投资资金全部用于矿区及配套设施建设。

拓展构高质量发展赛道

先后搭建完成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之间的合作平台11个,全力支持东矿、三立、太丰、兆科、奥邦等企业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今年花垣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91家。完成上平台企业18家,上云企业230家。兆科动力成为该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创建全州唯一的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三立集团、东方矿业获得原材料“三品”标杆企业。州、县两级专班协同引导锰、锌原材料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改造,先后为花垣县华垣公司、瑞凯达、奥邦等公司争取上级奖补资金680万元。定向招商实施了吾道、华垣、红狮等锰、锌尾渣综合利用项目。链式招商引进了兆科锂电池生产项目、奥邦一期项目年产3.36亿Ah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项目、湖南兆成公司花垣县年产1万吨电子级四氧化三锰项目快速落地花垣产业园区。截至目前,3个项目以锰锂为原料,生产锂电池、锰类新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当前已达产值2.2亿元,全面正常投产后,每年预计年可实现新材料新能源年产值达11.4亿元以上,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全力优化服务保障效能

通过加大信贷投放、优化融资结构、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产业开发区“金融服务超市”建成启用。围绕贷款条件、利率定价等要素与花垣农商银行进行讨论、协商,开发“固定资产贷”“新材料新能源贷”“金惠仓贷”“创业贷”共4款信贷产品,目前已协调支持入园企业办理贷款4960万元,协调减少中小微企业利息近3580万元。此外还组建了法律服务专班,联企服务专班,着力为锰、锌链上企业提供全天候、多维度服务,通过各类上门服务,拉近了政企距离,鼓舞了企业发展干劲,切实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累计选派帮扶干部上门服务110余人次,收集归类问题45个,解决各类问题43个,已正在解决2个。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