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大代表建议】关于支持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湘西千亿钒产业链的建议

【州人大代表建议】关于支持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湘西千亿钒产业链的建议

来源:湘西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4-06-12 字体大小:

建议代表:龙明礼

建议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显示中国在“双碳目标”上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因全钒液流电池安全、环保、容量大,已成为新能源储能的重要支撑,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为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湖南省政府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科学应对国际国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新形势,务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资源安全,出台了《关于切实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政企携手推动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步入快车道,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

湖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禀赋好,资源远景潜力大,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之称。特别是钒矿资源储量巨大,省内钒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湘西地区的古丈、永顺、保靖、吉首4县市境内,钒矿脉长达180公里,含矿层位稳定,矿床规模大,资源量丰富。湘西州内已详勘探明的钒矿金属量达1000万吨以上,为超大型矿床,被地质专家称之为“湘西钒海”,是湖南省乃至全国钒资源的储量大区,经省405、245地质勘探队详勘探明,古丈县岩头寨、白岩核心矿区53K㎡钒金属储量达615万吨,潜在价值5000亿以上。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矿业是富民强县的支柱性产业,为了充分发挥我州钒矿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好湘西千亿钒产业链,使我州矿业得到绿色高质量发展。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严控项目准入。按照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要求,源头控制“两高”项目准入,新 (改、扩)建项目须满足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产品单耗行业领先标准等条件要求,搭建采矿、冶炼企业供需平台,充分发挥政策支持作用,引导矿产品就地精深加工。

(二)组建产业联盟。建议围绕打造区块链产业生态和千亿钒产业链目标,依托目前全州钒产业龙头企业和关联企业,统筹规划钒产业链布局,建立完善产业共建、联合共管和利益分配机制,引导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新材料产业研发机构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机制,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实验室等各类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技术、装备以及生产工艺的升级换代,降低成本,不断开发新产品。

(三)强化政策保障。建议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出台支持湘西州钒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破解一些制约钒产业发展的瓶颈,强化钒产业发展引导,组建钒产业发展基金,推动钒产品高端研发和精深加工。从省市层面对钒产业项目用地、项目审批、建设融资、基础配套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在项目策划、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保障,促推湘西州钒产业项目加速聚集、集群壮大。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理念,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持续加强湘西州钒矿资源保护和自控能力建设,在严格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科学推动湘西州钒矿资源有序利用,支持有钒资源和加工优势的古丈县钒产业建链强链。

建议回复:  

关于州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53112号建议的答复

龙明礼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湘西千亿钒产业链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科技局、古丈县人民政府、州生态环境局、州发改委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钒产业开发现状

(一)钒矿资源情况。湘西州钒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素有“钒海”之称。全州钒矿保有量7.96亿吨,平均品位0.7-0.9%,五氧化二钒金属量636.9万吨,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一。钒矿主要分布于古丈、永顺、保靖、吉首、凤凰和花垣等县市,其中古丈岩头寨钒矿区为特大型矿床。

(二)钒采矿权情况。现有钒矿采矿权企业3家,为湖南汉瑞新材料科技公司、永顺县通大矿业有限公司、吉首市龙昇新材料公司,分别年产矿石50万吨、300万吨、85万吨,合计435万吨。我州钒矿探矿权有6处,分布在古丈县岩头寨、永顺县郑家湾和凤凰县黑冲等矿区。

(三)钒矿冶炼及精深加工情况。现有钒产业冶炼企业2家:湖南汉瑞新材料公司(五氧化二钒3000吨/年)、湖南宏源新能源公司(五氧化二钒5000吨/年);待批1家(古丈县宏宇矿业公司)。现有钒精深加工企业3家:湖南众鑫新材料公司(钒氮合金6000吨/年)、湖南汇锋高新能源公司(高纯五氧化二钒1000吨/年、钒电解液6500立方米/年)、湖南三丰钒业公司(高纯五氧化二钒2000吨/年)。初步形成了“钒矿--五氧化二钒--氮化钒、钒铁合金、钒电解液--钒储能电池”的钒产业链。2021年,完成产值13亿元,实现税收645万元,主要是钒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贡献。

二、钒产业发展重点

(一)钒冶炼

以满足州内钒产业链发展需求为主,科学合理开发钒矿资源。积极推进古丈县岩头寨矿区钒资源开发利用,加快研发先进适用的选矿技术,推广应用湿法提钒等高效清洁工艺,在严格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科学合理扩大选矿规模和冶炼规模,提高五氧化二钒、三氧化二钒等基础产品的供给。引导冶炼企业发展高纯五氧化二钒、高纯三氧化二钒、高纯金属钒等高级基础产品。

(二)钒精深加工

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钒系新材料、钒液流电池等精深加工产品,推进钒产业向产业链末端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1.钒系新材料

围绕钢铁领域应用需求,依托众鑫新材料等企业,重点发展高品质钒铁、钒氮合金,打造含钒页岩-五氧化二钒-钒铁、氮化钒合金-钢铁新材料产业链。围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领域应用需求,依托众鑫新材料、宏源新能源等企业,重点发展高品质钒铝、钒钛合金,打造含钒页岩-高纯五氧化二钒-钒铝合金-钛合金-航空航天、军工等高端装备零部件产业链。围绕化工领域应用需求,依托汉瑞新材料等企业,重点发展高纯偏钒酸铵、偏钒酸钠、钒酸铋涂料等钒精细化工产品,打造含钒页岩-高纯五氧化二钒-钒精细化工产业链。围绕医药领域应用需求,依托三丰钒业等企业,重点发展硫酸氧钒、钒有机化合物等含钒医药系列产品,打造含钒页岩-高纯五氧化二钒-硫酸氧钒-钒有机化合物产业链。围绕储能领域需求,重点发展磷酸钒锂、磷酸钒纳、五氧化二钒以及钒酸盐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及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储能材料。前瞻性部署钒基合金、钒基功能材料、新型钒基催化剂、纳米钒氧化物催化剂等前沿材料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

2.钒液流电池

围绕钒液流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加快培育引进电解液及电池制造龙头企业,积极拓展钒液流电池上下游关联产业。聚焦电解液领域,重点发展高浓度钒电解液,加强钒电解液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前瞻性布局失效钒电解液回收利用技术研究,降低电解液制造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培育引进钒液流电池系统集成制造商以及电解液、电堆、隔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快突破高功率钒电池电堆、离子交换膜等关键技术,开展高功率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系统设计等研究,实现钒液流电池产业化应用。

三、钒产业发展目标

到2030年,钒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和集聚集约水平逐步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实现钒矿开采绿色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加工精深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初步建设发展质量高、创新能力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钒系新材料和钒液流电池制造基地。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钒矿石量开采300万吨矿/年,钒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精深加工产品产值占比达50%以上。力争培育营收过50亿企业2家,营收过10亿企业3-5家,营收过亿企业5-10家,培育1家钒产业上市公司。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新增3-5个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在清洁提钒、钒液流电池研发生产、“三废”治理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和产品。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钒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矿山“三率”指标达到国家标准,钒冶炼回收率大于80%,伴生元素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三废”治理率达到国家标准,生产钒矿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设计产品。

四、推进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强钒冶炼项目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含钒页岩提钒新工艺以及高纯钒、钒合金、钒精细化工、钒电解液等高效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应用。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价和认证,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大“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先进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推动企业对废钒催化剂等二次钒资源、废石、废酸、废渣、废气等回收利用,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钒产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设计产品。

(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以满足州内钒产业链发展需求为主,科学合理开发钒矿资源,开展矿山企业整治整合,推进矿产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加快矿山改造升级,已建矿山禁止使用淘汰类技术及设备,新建矿山必须采用安全、高效、先进采矿和冶炼技术方法设备,禁止使用平窑钠化焙烧工艺,新建项目优先采用湿法冶炼技术。加强共伴生元素以及废石、废渣、尾矿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引导钒冶炼企业与建材企业联合开展钒冶炼渣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按照“谁开采、谁治理”的原则,全面推进矿区损毁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2025年底以前,钒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

(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技术改造力度,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的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体系,促进安全源头治理,降低安全风险,强化企业本质安全。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源头治理,对矿山、尾矿库等重大安全风险跟踪监督。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指导、安全监管,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推动钒产业发展的路径

(一)主动上争支持,强化钒矿资源配置。目前,我州取得钒矿开采的矿权3个,探矿权6个。根据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正在编制的《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要求,明确不再新增钒矿采矿权。要进一步加大向省自然资源厅汇报力度,加快矿权开采审批,保障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同时积极推动现有的探矿权转采矿权工作,合理配置给相关冶炼企业或统一开采,满足冶炼企业的生产使用。

(二)坚持科学环保,优化发展绿色矿业。我州钒矿资源丰富,且适宜露天开采或硐采,但在开采过程中存在大量土石方开挖弃土作业,同时需配备钒矿富集(选矿)设备及场地,占地较大,易造成生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必须坚持科学开采、绿色开采原则,持续加大生态修复投入力度,边开采边生态修复,确保不发生破坏生态植被的环境事故。

(三)加快环保审批,促进现有项目投产。现有2户企业(湖南汉瑞新材料公司和湖南宏源新能源公司),初步具备生产准备。但钒矿石的成分结构、性质决定了工艺路线。湖北、陕西的钒矿含石煤高、热值高,我州的钒矿热值低,必须加快2户冶炼企业的生产工艺选定,确定废水、废气、废渣环保治理方案,特别是废渣处理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达到生态环保、清洁生产要求,完成环评批复,适时启动生产。

(四)积极招大引强,赋能产业高速发展。积极支持湖南海利集团、北京友立新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钒全产业链项目。鼓励大型央企、省属国企,有序投资钒产业开发。重点引导投资钒下游开发利用项目,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向省电力公司汇报,支持我州企业参与省内光伏、风电等钒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国内供电侧兆瓦级以上储能电站项目建设,带动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发展,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五)支持研发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打造区块链产业生态和千亿钒产业链目标,依托全州钒产业龙头企业和关联企业,统筹规划钒产业链布局,建立完善产业共建、联合共管和利益分配机制,引导骨于企业与高校院所、新材料产业研发机构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机制,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实验室等各类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技术、装备以及生产工艺的升级换代,降低成本,不断开发新产品。积极争取省级、国家项目资金支持,推动钒全产业链企业清洁生产、钒精深加工、钒电解液、钒储能电池及“三废”治理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工艺技术水平、核心竞争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钒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中心,促进钒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湘西自治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6月6日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